童年散忆之(三)“月光下的歌者”

2023-05-10 14:56:27

   童年,记忆中最难忘的还是月光。因为在大山深处,那时还没有照明电,夜间的主要活动全靠煤油灯照明,而当时又穷,油灯是极省着使用的。所以,童年的夜晚总让我感到充满了黑暗,加上老人常常以野兽或鬼故事来吓唬我们,总害怕夜晚的来临。

   而有月光的晚上就不同了,那上天赐予我们的明亮或昏暗都是免费的,大家总在月光里谈天说地摆“龙门阵”,直到月儿西沉方才尽兴而归、上床睡觉。那时候,就别提我们有多高兴了,在月影里猜谜语捉迷藏玩游戏热闹非凡。据说,月亮是不能拿手指的,否则会被月亮割掉自己的耳朵(估计是因为弯月像镰刀),因此直到现在,我每次看见月亮的时候都充满了神圣的敬畏,怕自己会亵渎了皎洁的明月,而在梦中被月轮割去了自己的耳朵。

   歌者唱的,是巴山调子,悠长而缠绵,尤其在月光里唱歌,补充了我童年文化生活的匮乏。我很遗憾自己成年以后远离故土而没有学会唱巴山小调,而满嘴哼哼的不是革命歌曲就是流行风,偶尔还有几句怀旧经典,才发觉自己实在已经和童年走的很远了。

   收获季节里,大人怀着丰收的喜悦,围坐在高高的玉米堆四周,一边剥着玉米壳一边唱着歌谣。我们呢,则坐在玉米堆上看月亮数星星听大人唱歌。内容已经记不得了,有甜的也有酸的还有苦的。女人唱完男人又来,互相打趣插科打诨,现在想来当时一定也会有“黄色歌曲”,山民们的单调生活里,性的话题恐怕永远能燃烧起最高的乐趣。白天里,人们还羞羞答答、遮遮掩掩,即便开些荤的玩笑也还有所节制,而晚上就不同了。所以歌的高潮往往就是奔放热烈的“”啊什么的。玉米剥完了,歌声也渐渐消失了,我们这些小家伙们也极不情愿地在大人的斥骂下相跟着回家。

   那时的交通极不便利,人们要上街买油盐酱醋针头线脑就得两头摸黑。有的时候,已经夜半了,突然会听见对面的山坡上或山梁上,有人在吼唱着“月亮弯弯哟,桫椤树下好弹哟琴……”一是给自己走夜路壮胆,二是在孤独的山路上给自己解解寂寞。歌声会传的很远,在夜空里还有回音呢。

   如果有哪家老人无疾而终,晚上就会有盛大的孝歌会。在锣鼓家什的敲打声里,歌者一唱三叹演绎死者生前的善良品格、成长历程、苦难与哀愁,这时候往往是一个男人在唱,有几个女人在和--“哭丧!”,把亲人的哀痛通过这种形式极尽表达。孝歌是要唱到后半夜的,中途还要加餐。歌者平日里很受人尊重,就在于谁家遇到丧事时如果没有请到“歌先生”,会被邻人耻笑的,说这家不“为人”(即没有人缘或者主人的人品太差)。

    后来,我也在月光下唱歌,在小镇的石板街上唱出青春的迷茫与困惑,在小河流水声里唱给同龄的女孩,偶尔也唱给月光后面的妈妈。现在呢,心情好的时候会唱给自己的女儿。只是,月光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,歌声似乎也越来越少了。

   

欢迎关注!敬请转发!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疆民族音乐联盟